犯罪形态
在现实社会中,我们都知道犯罪的种类很多,不同的犯罪形式受到不同的处罚,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待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妨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?
一、阻拦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
如果在犯罪过程中,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,构成犯罪中止。
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:
1、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,自动放弃犯罪;
2、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,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。
《刑法》
第二十四条 【犯罪中止】在犯罪过程中,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,是犯罪中止。
对于中止犯,没有造成损害的,应当免除处罚;造成损害的,应当减轻处罚。
二、犯罪过程中怎样才算中止
(一)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。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,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。
1.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;
2.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;
3.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、无条件的、彻底的,不是部分的、有条件的或暂时的。
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,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;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;有的是良心发现,幡然悔悟,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;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,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。
(二)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。
第一,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,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。
第二,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,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。
第三,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,但这种结果,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。
我们可以知道,根据规定,如果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,就构成了犯罪中止。对于没有造成任何损害的人,应该免除处罚。希望大家能理解。
首席律师
施霁律师,中国律协会员,现为浙江泰豪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。同时任秀洲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,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律师,秀洲工会法律服务志愿者等,热心维权,擅长处理婚姻家庭纠纷、抚养权纠纷、经济劳动纠纷、交通事故等诉讼案件,尽力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合法利益。
对当事人寄语:婚姻走向破碎,令人惋惜,但婚姻的结束只是新生活的开始,我将倾听您的故事,理解您的无助,并从专业角度为您化解纠结,走出困境。希望能用理智的决定帮您选择最佳的离婚方式,减轻伤痛的同时为您争取利益的最大化,让您的未来的第一步走的更好。
法律服务主要内容
细分领域